在辽阔的敕勒大平原上,阴山脚下映入眼帘。天空如同一个巨大的帐篷,覆盖着整个原野。蔚蓝的天空无边无际,碧绿的原野一望无垠。风轻轻吹过,茂密的牧草低伏,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偶尔露出正在悠闲吃草的牛羊。这就是那首著名的《敕勒歌》所描绘的壮丽景象。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这首民歌由鲜卑语翻译成汉语,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壮丽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诗歌的开头两句,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敕勒川的位置,它位于高耸入云的阴山脚下。这为整个草原的背景定下了基调,显得无比雄伟壮观。接着,诗人用“穹庐”作比喻,形象地描绘出天空如蒙古包般圆润宏伟的景象。这样的比喻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草原的广阔无垠和天地的壮丽。
最后三句,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这幅画面动静相宜,形象生动,色彩明丽。读者仿佛可以感受到那浓郁的草原气息和敕勒人对家乡的深深热爱。
上一篇 : 格林童话:德国语言学家兄弟的童话瑰宝
下一篇 : 电容的作用:耦合、滤波与退耦的关键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