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这个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的祭祀祖先的日子,其重要性无需赘述。作为中国人,我们对这个节日耳熟能详,连三岁的小孩都知道,清明节到了,意味着要扫墓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千古绝句,将清明的氛围描绘得淋漓尽致。清明,它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祖先的怀念,对传统的坚守。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推崇忠孝礼义,其中孝义更是被放在首位。这种对孝义的尊崇,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偏远的农村,家长制的烙印始终伴随着我们。从人格平等的角度来看,这或许是一种需要摒弃的恶习。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尊崇孝义恰恰是中国文化所追求的目标。一个没有崇拜的民族,其灵魂将是躁动不安的。因此,中国文化中对权威的推崇自然找到了生长的土壤。
走过一百年的历史,我们感慨万千。历史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不堪回首、风云变幻、苦尽甘来的滋味。在享受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时,我们不禁要回望过去,纪念那些风云般变幻的时世以及浴血奋战的勇士。历史虽然有太多的味道,我们无法一一再去体会和品尝,但作为人,我们必须懂得纪念和反思,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加清醒和崇高。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使命。我们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思考。西方人崇拜上帝,因为上帝让他们感知生活并回报生活,这是一种积极的崇拜。而我们也在崇拜,只是历史的不同导致了崇拜的对象有所不同。尽管对王权的崇拜已经消失,但孝义仍然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清明节正是这个民族对这种文化精神的有形延续。
五千年了,很多东西在大浪淘沙的岁月里已然退出了历史,只有孝义这种难以辩论的文化精髓仍然为我们所熟知并一如既往地被崇拜。我想这是难得的,也是必须的。正如前面所说,没有了崇拜,我们的民族将会躁动不安。我们需要这种文化的东西来荡涤在进步的过程中所显露出来的民族劣根。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 鼓舞的反义词——揭秘打击与鼓舞在语境中的巧妙运用
下一篇 : 手把手教你画圣诞老人图片:简单步骤打造可爱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