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情感深处的漫长等待

时间:2024-02-06 13:10:15作者:黄宜来源:

成语背后的故事总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唐代经学家孔颖达的注解中,我们得以一窥“三秋”这个成语的奥妙。他阐述道:“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因而指的是九月。”这样的设定同样适用于“三春”和“三夏”,作者选择这样的表述方式,更多是为了追求韵脚的和谐。

同时,孔颖达还提及了与这个成语相关的植物——葛、萧、艾。其中,“葛”是一种藤科类植物,它的根既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药,茎则富含纤维,茎叶都是优质的牧草。而“萧”和“艾”都属于带有香味的蒿类植物。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情感深处的漫长等待

然而,孔颖达认为这首民歌背后其实隐藏着周桓王时期的政治寓言。在那个时代,政事混乱,朝臣们多被谗言所迷惑,因此人们都生活在惧怕谗言的阴影下。一旦有一天没能见到君王,就会担心君王是否又被谗言所蒙蔽。不过,也有解读认为这实际上是一首描绘爱情的民歌。它描述了一个小伙子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那位去采集野生植物的姑娘,仅仅一天未见,就仿佛已经过去了漫长的三天;一天不见,又仿佛度过了三个秋季,即九个月的时间;再一天不见,又好像过了整整一个季度。

在这首《采葛》中,“三秋”被用来形容时间的漫长和思念的深切。无论是作为政治寓言还是爱情民歌,“三秋”这个成语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的情感寄托。


标签: